12月14日应用新闻传播学年会暨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佳学术论文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智媒时代的应用新闻传播研究”为主题,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永贵,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张志安、副会长卢家银,《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新闻与写作》副主编李蕾,《编辑之友》副主编李晶,《中国出版》副编审王媛,2020中国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十佳论文获奖者、编辑,来自全国各高校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以及研究生代表近50人到场参会。
会议现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永贵在致辞中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大会,希望今后学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能得到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学会和到场嘉宾、老师们支持和帮助。
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张志安在致辞中介绍了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和应用新闻传播学十佳学术论文评奖活动的情况。
王永贵致辞
张志安致辞
石刚主持
随后,王永贵、张志安为2020中国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十佳论文论文获奖的作者和编辑颁发了获奖证书。
十佳论文作者合影
十佳论文编辑合影
主旨演讲:高屋建瓴、学术先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以“融合时代:新闻有学,实践有学”为题,探讨了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应成为学术重镇的问题;张国涛就当下的广播影视与网络视听生产与传播进行深入、独到阐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斌发表富有深厚学理、学术洞见的《构建关系型知识:数字环境下新闻学的研究取向》的演讲;最后,张志安从新闻学、传播学、政治经济学等综合理论视角,揭示互联网平台特性及形成的新闻传播学环境,针对互联网平台研究问题和方法进行了学术分享。
获奖嘉宾演讲:学术分享,精彩纷呈
四位十佳论文获奖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复旦大学朱春阳教授就新时期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路径转向,提出了“分类管理、事业新动力、产业竞争与合作”的分析、认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曾祥敏教授分享了获奖论文《开放四十年电视主题报道的变革与创新》,探讨我国媒体改革发展的变与不变以及应对之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唐铮教授从学者与记者的双视角,探讨了中国新闻界与学界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楚亚杰老师介绍了获奖论文《交互式可视化新闻的“阅读”:一项基于受众体验的探索性研究》的研究过程与心得。
上午的大会由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石刚、副院长郭媛媛,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卢家银主持。
获奖嘉宾演讲中
期刊编辑圆桌论坛:编学互动,研究引导
下午组织的期刊编辑圆桌论坛由张志安主持,《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新闻与写作》副主编李蕾、《编辑之友》副主编李晶、《中国出版》副审编王媛四位嘉宾,就当前论文发表、期刊对研究文章的要求、期刊用文的趋势和倾向,以及学者提交期刊文章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说明、现场支招。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参会教师现场提问,与四位嘉宾进行互动。
期刊编辑圆桌对谈
现场提问
学术研讨:直面挑战,走深走实
随后,在李蕾主持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国内知名院校和业界机构的8位作者汇报主题论文。各位专家围绕动互联网时代党报媒体转型的应对策略、主流媒体疫情防控报道中的专家话语权等进行了主题分享与深入交流。
学术研讨环节
李蕾主持
每四位发言人分享结束后,李晶、王媛对每位发言作者的学术分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点评。
点评环节
最后,卢家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首经贸和文传学院的会议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应用新闻传播学年会暨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佳学术论文颁奖大会在思想和学术的思维碰撞中落下帷幕。
嘉宾合影
承办全国性的“2020应用新闻传播学学术年会”,对于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是第一次。本次会务准备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关会议组织工作,文传学院成立了以研究生为主体的会务组,师生团结一致,发挥能打硬战的作风,以高效、有力的团队协同能力圆满完成本次年会。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让师生获得学术启迪和理论引领的同时为新闻传播学科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坚强助力。
部分研究生与老师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