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风采】王鑫: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的专项奖学金。它通常被视作大多数研究生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最有分量的一个奖项。2023年,我校共选出70名在各方面拥有突出表现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并请来其中一部分获奖者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如果你仍在时常问自己读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亦或是认为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想要突破自己时不得其法。那么,本系列的【研学风采】,或许能带给你答案。

个人简介


王鑫,中共党员,文化与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曾任文传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文传学院兼职辅导员。导师:许敏玉副教授。

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曾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研究生期间独立发表期刊论文一篇,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合著专业书籍一本,参与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广告产业对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多个项课题的撰写;曾参与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获得“服务保障贡献个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志愿北京累计时长达919小时。

经验分享

一、向下扎根,向上勃发

大学之地,在于以恒常之心做恒常之事,我深知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研究生期间我对自己的第一要求即是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研究生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特点与本科有很大区别,更自由的可支配时间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科研任务,每位研究生似乎都经历过消沉和自我怀疑的时光,我也不例外。还好幸有良友相伴,幸遇恩师指点。在许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下,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学习节奏。不会写论文就从头学习研究方法,不会使用工具就找课程自学相关软件,不会分析数据就反复揣摩和操练,科研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件小事,好好学习也好好生活,然后尊重尽力而为之后的结果。

从课堂小作业到期末作业,从期刊论文到合作专著,我把每一个小的议题学明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次机会好好把握,回头看时,小小的我也在恒常之日积累了不少闪闪发光的瞬间。毫不夸张地说,科研是艰辛的,唯有保持恒常之心,于日常学习中日积月累,努力向下扎根,才能向上勃发。

二、向外探索,向内生长

除了学业上,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充盈、鲜活、立体的人。于是我在课余时间积极向外探索,将自己的触角伸到行业当中、伸到更远更深的地方。在校内,我是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繁杂的工作中我秉持初心,努力让胸前的党徽更加闪亮;在校外,我是互联网公司员工,是广告公司媒介助理,充满变换和挑战的行业是我科研的良好补充,在一段又一段实习当中我循着广告人、传媒人的初心,在汹涌而来的数字媒介时代找路。

除此之外,我还是大型赛会参演人员,是冬奥会志愿者,是替流浪动物找家的“两脚兽”,70周年广场联欢、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这些大型活动让我对吾辈青年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每一个带着毛孩子找家的周末,又让我体会到了细微生活中爱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切实的温暖联结。不空谈、不观望、不唯书、不唯上,重行动、重实干,努力向外探索,在一次又一次小小突破中寻求内心的体悟,寻求向内的生长。

读研是一场修行,很高兴在以往的时光中,我做得还不错,能让自己回看时心中泛起几分欣慰和轻盈。感恩经历,感恩时光,今后的日子里,愿自己能守初心、积跬步、沉静轻盈、沧笙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