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经贸传播学系20周年系列访谈⑩ | 2009届校友张颖潇:不忘来路,用心耕耘

校友简介





张颖潇,女,1987年8月生,北京人。2009年,本科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播学专业。2013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中级编辑。

2014年进入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单位,历任中华书局“诗词中国”项目组成员、中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运营部经理、主任、执行总监,华文出版社品牌运营部主任,开创并运营“诗词中国”自媒体矩阵近10年,粉丝规模超30万。曾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出题、海选工作,策划、出版多本文史类图书。现任华文出版社统战文化编辑部主任。

采访内容

一、记忆中的传播学系

Q:您在传播学系学习期间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老师和课程?为什么让您印象深刻呢?

A:李景强老师的《中西文化比较》让我第一次用调研的方式学习一门课程:在课程中,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先分组,然后每组找出一个中西方理解不同的“概念”,并且可以通过查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去进一步解读中西方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理解的原因。为了完成这个题目,我做了中英两版调查问卷,带到外国人较多的多个地方发放。这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

再有就是陆彦明老师的课程。陆老师无论是讲授基础理论课程还是专业课程,他渊博的学识都让我钦佩。再后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陆老师成为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这都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Q:在大学期间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者参加社团活动,是否有参加过实习或是实践活动?这些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呢?

A:大学期间,我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并参加过学校心理社。虽然我是个i人,但是舍友都是“社牛”,而且是她们带动我参与了各种活动。这些经历改善了我的i人属性。但是在改善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无法进行多线任务,也发现自己更适合读书。

Q:首经贸传播学系求学期间,是否已经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或者人生志向?您觉得在传播学系的学习经历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何帮助?

A:如刚才所说,我通过广泛尝试确定了考研的目标。在传播学系的学习经历对我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收获了较强的信息检索、提取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工作中非常实用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传播学的理论影响了我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即遵循传播的有效性原则。交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就能够完成多数工作。

二、传播人的职业发展

Q: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工作是否直接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工作中有哪些难忘的或者独特的经历?

A: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我一直都在从事文化领域的工作,开始做活动、做展览,后来做策划、做出版,和所学的专业一直息息相关。我热爱文化领域的工作,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印象最深的是刚工作的第一年。当时我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到香港筹备一场新闻发布会。而我当时所有的资料就是领导在出发前给我的一张写有《大公报》报社7位数电话的纸条。我在香港呆了五天,总共只睡了七个小时,办完了发布会。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虽然辛苦,但是也让我变成了特别能吃苦的人。我相信工作中很多的“不可能”不过是纸老虎,因此我办成了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为“诗词中国”申请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Q:能和我们讲讲您的职业成长轨迹吗?请谈谈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您对今后的个人发展有什么规划?

A:我的职业成长轨迹比较简单:宣传统筹—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图书编辑。出版是一个比较小行业,发展前景也并不算广阔,但它会一直存在,并且更新迭代的速度比其他行业相对慢一些。但是,迭代慢并不是不迭代。到了我们这一代,移动阅读迅速普及,甚至有的编辑都不愿再去读纸质图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行业是时候该改变了。2022年底,我下定决心从品牌运营岗调整到了纯粹的编辑岗,就是希望多年做营销的经验能够帮助我成为一名不一样的编辑。让我在学习传播学时领悟到的“有效传播”的想法,能够在图书上得到实践,做出真正让读者能有记忆点的畅销书。

Q:您觉得什么样的同学未来适合进入图书出版编辑行业?

A:第一,如果你有良好的文字感觉、细心和耐心,那么就适合做文字编辑;

第二,如果你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善于琢磨图书产品,会算经济账,擅长逻辑思考,那么就可以成为策划编辑;

第三,如果你有活跃的思维、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那么就适合做营销编辑。

Q:您觉得对于有志于投身图书出版及编辑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大学里着重培养自己哪些方面与能力呢?

A:编辑是有非常清晰的门槛的。求职时,能拿出来的“金字招牌”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初级编辑证书。大专以上学历就能考,网上自行报名即可;二是在出版社有较长时间的实习经历。因为图书出版的周期比较长,所以零星几天的实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有连续三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招聘方才会相信你是真正从事过相关工作的。

Q: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您觉得对于想要从事出版行业的学生,可以做哪些努力来提升自己,以应对这些挑战呢?

A:出版行业本来是个“慢悠悠”的行业。但是,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我的观念里,它可能成为一部分出版人的噩梦,也可能是另一部分出版人绝佳的机会。对于刚入行或者想入行的学生而言,在对出版业态不了解的情况下谈论“深入思考”,很显然是超纲了。这就需要同学们先了解“人工智能”,再了解出版行业,最后去思考人工智能可以为出版业做什么。

三、寄语传播学系

Q:毕业多年,如今回想四年的大学时光,您觉得在传播学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留下您对传播学系未来的寄语吧!

A: 大学最重要的是多尝试,不要忽视任何一种可能性;我坚信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一旦找到了,就只管坚定前行。可以说,只要你有心,传播学系都能帮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