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沈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播学专业(媒体经营与管理方向)2015届本科毕业生,武汉佰钧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行政/区域管理委员会-中部区域现场管理。
采访内容
Q:在首经贸传播学读书时,有哪些难忘的事和人?为什么难忘?
A:在大学期间,比较难忘的是我的同窗谢烨凤。因为我们本科、研究生都是同一个专业,在一起读书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她是湖南人,我俩的生活习惯也有些相似。读书期间,我们会一起逛街、一起探讨课程作业。即使是毕业后,我们依然保持联系。这份友谊对我来说是难忘的。
Q:印象深刻的老师和课程有哪些?为什么印象深刻?
A:我印象最深的是徐轶瑛老师讲授的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这门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能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在课堂之外接触到传媒运营的实践活动。而且这门课程对我完成毕业论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Q: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社团活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和实习,发生过什么有趣或难忘的事吗?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A:我在大一的时候,曾参加学校的记者团。在记者团的这一年,我的生活十分丰富:每周记者团都会组织例会,我也会在例会上对校园新闻提出一些策划与方案,和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整体来说,在记者团的工作经历有利于我后期学习新闻传播相关的课程,也是我在传媒领域实践的初步探索。
大二以后,我更多的是参加一些实习实训。当时参加的实习更多的是文字工作和沟通工作。这些实习与我现在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与人沟通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研究生一年级时,我选择到湖南广播电视台实习。这份实习非常具有挑战性,锻炼了我的组织沟通能力。当时,我既要策划活动,又要和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将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推进活动。
Q:首经贸求学期间,是否已经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或者人生志向?
A:在大一、大二时,我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人生志向。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在大三时开始确定要读研。
在我读研之后,我逐渐发觉自己比较喜欢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能够静下心来,锻炼自己的思维,搭建自己的逻辑框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希望从事与文字相关且需要较强逻辑思维的工作。
Q: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工作是否直接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
A: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经济网做编辑。其实,我在工作时也没有考虑很多,就是基于自己的学习经历顺其自然地选择了这份工作。
Q:您的职业经历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化?请谈谈您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您对今后的个人发展有什么规划?
A: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变化的人,所以我不会在职业选择上给自己设限。我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先是做了编辑,后来又去做了一段时间研究工作,现在从事的是综合管理方面的工作。整体来说,我的工作从文字类转向组织管理。
在我看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如果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话,那么这会让我的思维和眼界越来越窄,这是我工作不断变化的重要原因。
从北京辞职回到武汉后,我进入到幼教行业从事文秘工作,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依然是文字工作。但是在工作中,我逐渐发现文秘工作需要对组织进行了解和管理,这种管理既包括向下的管理,也包括向上管理。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转向更加综合的办公室工作,这是需要处理文秘、行政、后期、业务等事务的综合性岗位。正是因为从事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接触业务工作,才能让我真正了解行业变化以及整个公司的发展趋势。
我目前在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工作,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两年时间,也了解到了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和一些大厂的管理模式,与从前相比,现在的我更多了一些管理的思维。对于未来,我还是更倾向于管理类的工作,尤其是对人员的管理。
Q:工作之余,您还有什么爱好或者感兴趣的?
A:我非常喜欢旅游。一般工作一段时间,就一定会给自己放个假,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旅游。因为在旅游的时候,我可以得到放松,在放松之后,我才能给自己加油,然后才能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
Q:在人生成长经历中,您觉得传播学的学习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上学期间,我除了读书,也参加了老师提供的实践项目,包括课题、金驼影视节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我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它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也培养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