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张涵冰,传播学专业2021届毕业生,蜂巢音悦录音师,曾参与制作电影《五角飞碟》《天际弧光》,Disney+《漫威影业传奇》《仓鼠与格雷特》《沉船猎人》等多部纪录片、动画的音频工作。
采访内容
Q:您为什么选择了首经贸这所学校和传播学这个专业?
A:传播学专业的内容很广泛,并且和许多学科都有交叉,它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支点。在传播学专业的学习,让我对社会有了一个较为综合的认识,也对我的未来道路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Q:在读书时,有哪些趣事、憾事难忘的事和人?为什么难忘?
A:在学校读书时,令我最难忘的就是在文传转播团队和录音众活动的日子。当时,我有一个非常可爱、活泼的室友名叫张曦。我和她一起参加转播队,每次活动前后收拾设备的时间会因为她的存在变得很快乐。我很喜欢给她拍照。现在我手机里还有一堆她的照片。
我还有个同学叫葛括伊。她是我们那届转播队的导播,也是我在录音众的搭档。她提出了“我们去录一首歌”,还和子扬哥(王子扬)在录音棚对我大夸特夸,给我夸得心花怒放,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也是这次我才知道,对于一个录音棚新人而言,称赞有多么重要。现在我在工作中遇到录音棚新人,也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
Q:在传播学的学习过程中,印象深刻的老师或课程有哪些,有哪些知识或技能对您现在的录音师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A:曹健老师和王子扬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作为文传转播团队和录音众的指导老师,他们除了从专业角度给我们指导,更多的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曹老师会给我们过生日,子扬老师会支持我们突然冒出的想法,让我们自己动手实践。对于我们而言,两位老师亦师亦友。
Q:作为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您是如何从这一领域跨越到录音师这一职业的?这一转变的初衷是什么?
A:文传转播团队和录音众颇有些寓教于乐的感觉。在两个团队学中学习的过程也令人感到愉快。拿出成果之后,又很有成就感。这也给我后来选择音频后期这个行业打下了基础。
Q:在加入蜂巢音悦之前,您的实习或工作经验有哪些?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您的职业选择?
A:暑期实习期间,子扬老师推荐我去蜂巢音悦面试。蜂巢承接的项目类型很丰富,也会让新人上手操作,这进一步提高了我对音频后期的兴趣。虽然我在实习期间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但当时作为一个小白的我,对音频后期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和粗浅。在我当时的认知里,这份工作很像“看图说话”,画面里有什么,那我就加入什么声音。然而在几个假期的实习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创造”的职业,是要用声音去表达内容、传递情绪。至此,我才确定了“这是我想做的”。毕业后,我就顺理成章地留在了蜂巢。
Q:录音师这一职业在很多人眼中既神秘又充满挑战,您在录音师工作中有什么难忘或独特的经历?
A:我的工作分为前期录音和后期制作两个部分。后期制作的部分,离大家的生活比较远,我重点给大家讲讲前期录音。
关于录音,我想大家对录音的部分可能不太陌生。现在网上有很多录音棚花絮,比如广播剧录制、艺人专辑录制的。但是大家日常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或者是两个演员录音的场景。但是在电视台广播剧的录音中,参与录音的配音演员很多,录音场景比较复杂,导演要求所有演员全部进棚,一边演一边录。其中,两支麦克风录主要演员,一支麦克风录群杂。
在录音过程中,当涉及到的演员数量比较多时,场面就会比较乱。而在与专业配音演员合作时,我心里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要求,这会迫使我有那种紧张感。尤其是录音当天要操纵三支麦克风,这种情况会加剧我的紧张。因此,我会提前完成录音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麦克风的挑选、布线、跳线、压缩参数、工程的设置等,甚至会尝试多种棚里隔音挡板的摆放,以达到最优效果。即使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录音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对讲的喇叭声音太小,演员被话筒线绊倒等突发情况。录音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状况很正常。但最重要是需要录音师及时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依靠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
我在这种广播剧的录音过程中学到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录音师最好提前熟悉录音内容。录音师对录音内容熟悉,就会很容易地找到导演或者演员需要修改的内容位置,录音的时候对增益的把控也会有比较清楚的概念。比如,如果内容是需要演员轻声录制,在录音的时候就需要把音量提起来,这种处理方式叫做收口子。因为这个情况下,如果口子不收的话,是会出现录爆的情况。录的声音小了还能再把它提起来,但是录爆了就只能重新录。这样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对演员的嗓子也是一种负担,对录音设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只有录音师对录音内容熟悉,才能完成这样的调整。
Q: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录音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您如何保持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您的个人发展有什么规划?
A:我先说录音。其实这么些年来除了设备的更新换代,录音师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比如麦克风挑选、硬件设备的设置、录音师对录出来声音的把控。在我看来,录音部分的工作就是经验的积累。如何录制出好的声音,怎样选择麦克风录制出想要的效果,都要靠积累。
再说后期制作的部分。现在AI技术发展比较快。其实我们用到的一些插件里也有AI的出现,比如说Krotos Studio。以我的体验来看,AI技术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它的声音难免机械化。因此,我们对于AI技术也会酌情使用。
但其实技术只是一方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音频工程师本人的创造和积累带给作品的“新内容”。这需要录音师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优秀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后期和混音师的工作技能,由此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在个人发展上,我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到院线电影的混音,让“混音师 张涵冰”出现在片尾的工作人员名单中。参与院线电影的混音是我入行的时候就定下来个目标的。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混音院线电影,但参与了其他类型作品的混音,也在逐步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了。
Q:在录音室之外,您还有哪些兴趣爱好或副业?它们是如何丰富您的生活,并为您的录音工作带来灵感的?
A:日常会听听歌。五月底的时候,韩国女团aespa出了她们的第一张正规专辑。其中两首主打曲都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然后紧接着我就接到了一个动画剧集的项目,并将主打曲里的电子元素、合成器贝斯运用到了动画剧集的音效制作里。其实我在为这部剧集的第一部做混音的时候还不是这个风格,正是女团的歌曲给我的声音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影响到我做音效的风格。
Q:您如何看待未来音乐制作的发展趋势?
A:今年三月份,Suno(AI驱动的音乐生成器)被推出。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它可以帮助业余爱好者制作出想要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业余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二是从专业角度或是从市场应用角度看,我觉得Suno还是比较稚嫩的,它生成的音乐无法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可以给作曲老师提供一些灵感。虽然AI产出的东西是没有情绪情感的,但如果它能做到人类能力的70%,其实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市场上的需求。
Q:有哪些新兴技术或趋势是您特别关注的?
A:我个人还是比较关注AI技术的。总体来看,A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录音师的工作,对音频后期利大于弊。对于配音演员来讲,AI对他们的冲击更大。比如AI语音模板,只要输入一段文字,就可以通过AI技术用想要的声音来讲这段故事。现在已经出现“AI帮你唱”的功能,未来可能还会有“AI帮你说”,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配音演员和录音师的工作被替代。不妨再大胆想象,现在一些直播间里已经在用AI直播了,他们有一个被授权的人的形象和写好了的稿子就可以支撑一场直播。有的电视剧里还有用一位演员的脸替换掉另外一位演员的脸的情况了,那未来呢?
Q:对于那些同样对声音艺术充满热情,但还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您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想说?
A:行动起来!哪怕出错也没关系!
Q:最后,展望未来,希望您能为首经贸传播学留下您的一句寄语。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