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
草木含秋,秋思缱绻,白露携秋凉款款而来。
历史渊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随着白露的到来,夏天的闷热随之结束,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此时节,菊黄枫红,草木凝烟,石榴满枝,丹桂飘香,大地上一片金黄,空气中弥漫着稻香。白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照减少,昼夜温差增大。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两种不同的鸟类。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传统习俗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名诗佳句
对中国人来说,白露是充满诗意的。《诗经》中写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纷纷扬扬的芦苇荡似乎回响起千年前的绝唱;李白写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之上,夜色渐浓,轻盈的白露悄然凝结,如同点点珠玉点缀其中,被露水浸湿罗袜的女子在惆怅些什么呢?白居易写到:“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秋风起,白露降,湖水更显深邃、宁静,仿佛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丹枫生白露,渐知秋色美。白露暖秋色,莫负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