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做实做深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高质量发展要经过一个过程。一是要蓄,文化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二是要育,即社会需要对文化进行养成和培育;三是要建,要在文化创新中,为文化持续添加新的内涵、新的精神特质,以及新的内容、形式等。

  当前随着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确实造成了纸质媒介的传统出版业在传播接受方面受影响,无论是形式上还是阅读感知方面,相当一部分受众倾向于接受电子媒介,因为方便、快捷、即时。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出版行业应该如何去做?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认为:一是要基于自身资源做细分;二是要找准特色,分析自身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特色资源,无论是图书、杂志还是广播,哪种资源是你最有特色、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三是要进行平台联动,其实现在媒体内部已经开始进行了包括内容、产品渠道等方面的综合开发,但在平台联动方面要大胆迈出去,加强和新媒体的结合,还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运用好融媒体大发展的技术、文化环境;四是媒介自身发展要畅通渠道,包括和受众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要把握受众真正喜欢的形式和接受方式,要密切地捕捉到受众的趣味,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贴近。

  有关公共图书馆问题,郭媛媛主要从中美两国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不同进行对比。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各种资源相对匮乏。在文化发展尚处于补历史和阶段性发展欠债的时候,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如何最大可能满足富裕起来的中国国民的文化需求?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美国图书馆建设经验我们可以部分借鉴:一是加强图书馆环境的建设,以环境的最大优化、美化等吸引读者;二是在功能方面,以市民的需要为自己的服务内容;三是服务体系完备、服务人员素质较专业而且到位。未来我国公共文化图书馆如果能继续扩容内容,能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更能符合包括从孩子到老人各个层次年龄段读者的需要方面,做好自己的建设,郭媛媛相信这能让更多大众走进图书馆。

  郭媛媛认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国民素质提升中提供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这种社会教育功能一要更高瞻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不一样,博物馆是实物或历史等的展示,图书馆由于信息的集聚功能,可以具有超前引领的作用,所以站位应该更高远,以为读者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服务;二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开拓新领域,提供更多新知识、新思维,因为拥有学者、作者等资源,图书馆可以对此进行整合、利用,通过一些文化活动的策划,为读者的新思维养成提供支持;三是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应该具有大局意识,通过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如专题讲座、培训等,要让读者感知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进而保持和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田红媛 王少波 陈 莹 

转载自:《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读者获得感幸福感》https://mp.weixin.qq.com/s/1xDW2vvK36PCFZAag43A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