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传播学系首期读书分享会在博远楼502办公室举行。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石刚作为首位分享者,为传播学系教师带来了《口头传播与社会恐慌:读<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的主题分享。
石刚认为,荷兰汉学家田海的这本《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与通常略显枯燥的学术著作不同,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与孔飞力的《叫魂》一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其写作视角在中国比较少见。
在介绍了本书的整体框架后,石刚选取书中的“老虎外婆”、“樟柳神”和“皇帝选妃”三个较为典型的谣言类型进行评析,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
最后石刚分享了四点心得:一是口头传播比文字传播具有更强大的力量,书中提到的这几个恐怖故事,都是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迅速蔓延。二是研究中国的历史,除了官方修史所代表的“大传统”,还有民间野史所代表的“小传统”,“小传统”可能更接近历史的真相。三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石刚认为田海在写作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等研究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最后石刚分析了本书的现实意义,他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忽视所谓的谣言,把它付之一笑,而要看到谣言背后的意义和谣言传播的方式。
石刚读书分享结束后,教师们也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次分享会由传播学系主任王冲主持。
撰稿、摄影:李明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