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下午,文化与传播学院首期“文传大讲堂”于博学楼第二阶梯教室开讲。此次讲座主讲人是爱奇艺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两位导演:丁琪和王雪,他们就节目幕后的一系列制作故事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首先,两位导演对《奇葩说》的定位进行明确阐述。《奇葩说》是一个自由、包容、接受多元价值观的平台。他们要选择的是有独特观点、个性表达、与众不同、讨人喜欢的人;他们推崇的是颠覆既有观念,挑战主流价值观、拓展思维维度;他们标榜的是真实观点的真实表达。
接着,他们又对如何选择选手做了详细解释。入围选手分为四类,分别是,“牛人”:即专业、思辨能力强、逻辑无懈可击、学识丰富、表达能力突出的选手;“名人”:有名气、自带粉丝、有社会效应、可引发话题的选手;“美人”:外表美,身材棒,吸引异性眼球并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选手;“怪人”:有行业特点、身份特点、语言个性特点的选手。最终的选手组成是牛人12人,名人4人,美人4人,怪人4人。
除了在选人方面的考量,导演组还需要在每道辩题上下功夫。《奇葩说》一直都坚持不贩卖价值观,但不能没有价值观的理念。一道辩题如果只有热度,但是角度不够广泛,缺乏维度,那这道辩题也不能入选。
《奇葩说》导演组不仅在选人、选题方面深思熟虑,更要力争做出自己的核心特色。《奇葩说》最主要强调的就是真实,用无规则最自由的言论方式得到观众的认可;做到每10秒一个梗,降低观众疲劳感;再加上理性思维的高晓松、感性思维的蔡康永和控制全场的马东,搭配上神剪辑和营销手段,力求全方位吸引并留住观众。
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提出的如何防止跟风模仿、保持节目不可替代性的问题,丁琪导演也表达出了他足够的信心,他引用马薇薇的话说:“水可以熄灭火,但水不可以改变火。”
奇葩说从第一季到第三季,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一直在改变,只为做到观众最满意的样子。在每期节目播出后导演组都会关注网友评论,查找不足,改变创新。他们的赛制一直在改变,话题也一直在扩展,但节目内在核心一直被坚守。
此次讲堂进行了2个小时,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和热烈的互动中对娱乐节目的幕后制作过程有了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感悟到:所有台前的完美呈现,都凝聚着导演和工作人员幕后艰辛的付出和殚精竭虑的考量。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更是被节目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感动。
文传大讲堂是文传学院推出以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和展示为主打的金驼月系列活动之一,坚持以“趣味性和学术性兼顾,以学术性为主”的选题原则,一共计划推出8场。旨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跟踪业界前沿动态,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新闻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