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6点30分,“传播学系卓越班暨大四学生赴‘宣亚’、‘首都之窗’实习分享会”在传媒实验中心举行。传播学系副主任王冲担任主持。
传播系副主任王冲台上主持
首先,2013级传播学卓越班同学韩国健和刘畅向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宣亚”的实习经历。
“宣亚”全称为“宣亚国际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领先的整合传媒机构之一,成立于2007年。它与我校的文化与传播学院有密切合作。寒假期间,在学院老师们的努力下,传播学卓越班的同学有幸参加了“宣亚”举办的“新兵训练营”。参加这次训练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8位同学,他们是由“宣亚”从七万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
韩国健分别从培训流程、专业技能、实习中的收获和个人的阶段性规划四个方面讲述了他的实习经历。其中,培训期间参加一些“宣亚”高管的演讲令他收获颇丰。
韩国健为同学们做实习分享
刘畅补充了一些实习中的日常活动、生活趣事,向同学们介绍了培训课程、作业、团队等内容,其中也穿插了一些自己的收获。她说,能够和这些来自各地的优秀毕业生一起共事,她感到十分幸运。
两位同学语言诙谐幽默,时常引发同学们的笑声,会场气氛愉悦。
随后,由2014级传播学卓越班班主任曹健简单介绍关于大四同学参加“两会”报道的情况。曹健是专攻摄影、摄像和剪辑的老师。这次的“两会”实习,他担任了同学们的“幕后顾问”,为实习的同学们解决了不少突发性问题。
接着,2013级传播学同学杨爽、郭小炎、胡思羽具体介绍了“两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及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她们在“首都之窗”(北京市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统一建立的网站群)实习期间,得以亲历“两会”现场,近距离感受会场庄严的气氛和现场报道的紧张。
杨爽多次提到实习第一天的经历,这一天令她印象深刻。郭小炎则强调了学校学习的重要性,老师讲过的知识在她们实习中起了很大作用。胡思羽提出,无论是在实习还是工作中,做事之前都要想清后果,提前做好准备。
之后,13级传播学卓越班班主任刘吉冬对这次实习做了简要发言。对于卓越班同学这两年的变化,她感到十分欣慰。她说:“能够帮助同学们不断成长,是老师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文传学院副院长陆彦明台上发言
最后,由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陆彦明进行总结性发言。他表达了对参加这次实习的同学们的赞赏,并对在这次活动中付出努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感谢。他也提到,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利用这些机会。
这次分享会为2014级传播学卓越班的同学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表明了文化与传播学院对学生的重视与尽责。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