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传播学系党支部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会

  2021年11月17日下午1:30,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党支部于博远楼502会议室召开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会,传播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传播学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徐轶瑛主持。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为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会老师集中观看学习了新闻联播中关于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会议摘要,并共同讨论,逐一交流发言。

 

  陆彦明老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主席带领人民找到了“民主”这条道路,跳出历史的滞断循环。将“自我革命”列为中共百年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其与传媒事业同样有所关联,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监督的相关发言。

 

  贺心颖老师: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方面快速发展,“冷战”时期所诞生的一些传播学理念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我国社会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在传播学理论、实践方面有所突破。

  王冲老师:“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外面的优秀文化,对于教书育人的我们来说更是要不断学习、吸收“优秀文明成果”。

            

   课程思政案例研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要求,切实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传播学系教师从所授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出发,进行了经验分享,展开热烈研讨。

 

  陆彦明老师认为,线上线下教学结合需引起重视,呼吁青年教师在此多下功夫,多关注国家形势,课程思政要与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

  

  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石刚老师表示,在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导下,学校、学院均对课程思政空前重视,并将其作为教学发展重要方向,希望更多教师能够秉持“立德树人”原则,加强自身要求。此外,石老师还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队伍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对文传学院传播学系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郭媛媛老师从道、术、法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教学体系中建设、运用的理解和建议,号召大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刘吉冬老师认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运用需要进一步进行平台建设,如学院特色活动“金驼微影视节”,可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能力,并将相应平台维持、传承下去。

  

   吴三军老师以实际案例为例,表示应引导学生从正能量主题出发完成相关传媒作品。

  熊壮老师表示课程联动以及课程连续性应引起重视,课程思政应课内外相结合,建议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老师也可多维度多方面了解学生。

  王昕老师认为随着社会舆论发展,师生相处情况和影响也正随之发生变化,建议教师应谨言慎行。

 

  郑文明老师从自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教学经验出发,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易之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情况的同时应坚持思政建设的基本点。

            

  “师德师风大家谈” 

  为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研讨会上,与会教师从讲述育人故事活动与教师诚信教育两个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李先知老师从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出发,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孙晔、汪雅倩两位老师从更为贴近学生的新教师角度出发,以近期课堂经历为例分享了与学生沟通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课程思政建设与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会中,现场交流气氛热烈,主题明确,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深受教益。

  传播学系党支部将继续发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总结育人特色、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推进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