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论述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4日,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带领教职工党员走进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石经山,学习传统文化,体悟“石经精神”,在古老的文化沉淀中感悟力量的源泉。
在活动中,党员们参观了云居寺,通过云居寺的历史沿革和珍贵文物感受到了云居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党总支书记石刚在现场做了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党课。他讲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很多都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其中最好的一个证明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转变为中国人民可以理解同时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语言,这就是中国化的过程。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沿着山间小径,前往石经山。石经山上的各式石碑镌刻着的石经深刻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石经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这种精神传递了一种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党员们更加鉴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自信,勇往直前。
本次主题当日活动,党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智慧,也在亲身体验中坚定了文化自信。活动结束后,广大党员纷纷表示,这次参观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此次活动也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即只有坚定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居寺是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寺内珍藏的石经、纸经和木版经,号称“三绝”。房山石经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朝,绵延1000多年,镌刻佛经共1122部、3572卷、14278石,分别珍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石经地宫中。镌刻如此大规模的石经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我国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誉为“北京敦煌”,云居寺也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