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一个教育家。”为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近期,文传学院举办了一系列科研经验分享会,该系列次分享会旨在为全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们提供科研经验的分享交流平台,助力教师们提升科研能力。
11月22日,教师们在博远楼3号会议室聆听彭利芝老师的科研经验分享会。
彭利芝老师的分享主要是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功立项经验。在此次分享过程中,彭老师从课题选择,课题筹备,项目书撰写和如何平衡授课与科研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自己关于项目立项的心得体会。在最后,彭老师鼓励其他青年教师交流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为教师们提供了诸多帮助。
12月7日下午,学院组织教师们在博远楼533会议室共同聆听汪雅倩和戴新月两名教师的科研经验分享会。
首先带来分享的是汪雅倩老师,汪老师的分享主要关于国家社科项目的成功立项经验。汪老师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近三年所申报的国家社科选题,对三年选题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自己在项目选题上的经验,以及如何将国家政策大方向和自身特色方向相结合。紧接着汪老师对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技巧进行了讲解。分享的最后,她表示在三年的申报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坚持申报,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心态有时候比努力更为 重要;多与前辈、同辈进行沟通。汪老师的分享向我们展示了有规划的科研型教师的学术样态和路径。
接下来进行分享的是戴新月老师,戴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外文期刊的成功发表。戴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论文发表的过程,包括投稿前期的准备和投稿期间的注意事项。首先戴老师强调了期刊选择的重要性,并向大家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期刊的方法。之后,戴老师在外文期刊的撰写上给予了大家鼓励,不必止步于语言的限制,有想法就大胆创作。同时对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她向大家一一说明,对大家可能遇到的困难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戴老师的分享引起了许多青年教师的共鸣,带给了大家许多正向的激励。
分享会的最后,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科研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本次分享会点燃了青年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走好教育科研每一步,不断跨越新的专业高度,用持续成长创造一路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