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公益传播手记|共助乡村医疗建设 “益”起守护生命健康》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生从“实践”到“实战”的转变,文化与传播学院积极参与了由北京大学发起的创意传播管理课程项目,这是广告系产学融合、微专业建设的新尝试。各项目组需要在一定时间亲身参与到广告创作与投放过程中,用给定预算争取到最大的效益转化。目前,第一阶段的主视频创作任务已告一段落,各小组通过线下研讨、实地探访、小组讨论等方式,顺利完成了主视频的创作。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第二组,聆听他们的创作故事。

主创介绍

葛嘉淼(组长)张蓝心 金子络

杨欣怡 陈颖琳 郝可欣 王思昊 李仲延


公益项目导入

你是否记得,那金黄的麦田,

那悠扬的牧歌,

那宁静而淳朴的乡村?

但在这片宁静之下,

村民的生命健康同样需要守护。

医疗条件差,器械条件跟不上,

医护人员技术薄弱,

往往成为乡镇开展急救工作的掣肘。

每当意外发生,那焦急的眼神,

那无助的呼喊,都让人心痛不已。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居民,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

快速增长的急救需求

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根据 11 个省市 389 所农村乡镇

卫生院急诊急救状况的调查显示:

非正常死亡以路途远耽误、

急救设备条件缺乏、

急救技术水平差为主要原因。

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自 2015 年至 2020 年数据显示,

在中国人死因前 5 位疾病死亡率

当中,心脏病、脑血管疾病、

损伤及中毒等外部伤害城乡居民

死亡率差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而我国城、乡居民在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创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这三种疾病死亡率上的明显差异,

也恰恰间接证明了我国农村地区

的急救能力尚不能满足

村民的医疗需求。

每一个乡村居民的生命

都值得被守护。

我们希望通过“急救在乡间”

为乡村带来生命之光,

确保在危机来临之际,

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我们想让他们知道,

在生命的旅途中,

有人一直在为他们保驾护航。


主题视频导入

急救

是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抗争

将细沙般的生命重拾

及救

是飞驰在山间的救护车

跋山涉水抵达的医护人员

跨越的不止是山水

更是生与死的距离

集救

是爱心的汇聚

如璀璨的星辰

点亮了乡村患者黑暗的漫漫长夜

直到迎来黎明

爱的光芒将普照乡间


主视频介绍

标题:《乡间生命线》


创作手记(第一阶段)

2分钟的主题视频脚本="十余次小组集体脑暴开会+小组内部无数次反复打磨+忙到半夜老师们的倾心指导+伙伴们分工协作一起将构想变为现实+无数次崩溃后重振信心......当投身于《急救在乡间》主题视频创作时,我们深感这是一次既充满挑战又独具意义的旅程。

脚本的创作与视频的主题思考贯穿整个视频制作的全程。第一版脚本的雏形是将所有人创意中最有特点的地方汇总连接起来,但最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叙事链。在后来的几次修改中,我们尝试了讲几个故事不同故事、讲一个人的故事、裁剪故事的片段组合成一个混剪在中间加入素材等不同形式。最后以一个素材结合手绘的方式把宣传视频讲述出来。在初创阶段,指导老师与创意导师不断与我们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我们视频脚本制作注入了更专业、可行性更强的方案。

我们的脚本内容需要单独拍摄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这是首次从脚本、摄像到后期全都独立完成的广告作品。我们不仅需要和每位所涉及的人员进行沟通与协商,在拍摄过程中还常常面对实地拍摄与设想的差别,需要及时应对,保证进度正常...短短半分钟、四场戏的拍摄内容,我们用了近4天时间完成拍摄。虽然由于最后脚本内容调整,主题视频呈现中完全删除了所有这些自摄片段,但我们并不觉得遗憾,因为拍摄的过程对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特别是民宿的戏结束后,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从这个项目本身聊到各自对于未来的规划,从同学变成战友,大家一起做这件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课堂、作业本身。

在主题视频中,我们一大亮点便是插入了手绘。在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将公益组织提供的原始素材用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及如何将乡村地区的特色与急救事业相结合,用画笔呈现出独特而动人的画面。经过小组讨论和查询类似案例,我们决定选取原始素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面进行手绘。组内主要负责手绘的同学更是日夜加班、反复修改,只为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主题视频的后期剪辑是最“折磨”人的部分。在定稿前尝试的两种剪辑风格与成片,都被更专业的指导意见推翻,被推翻的一瞬间,内心确实十分崩溃,信心受到极大打击。但一次次的碰撞和修改让我们逐渐把握了讲故事的节奏,掌握了剪辑的更多技巧,不再像之前一样仅仅进行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更注重画面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力求通过镜头语言和音乐氛围营造紧张而有序的急救场景;120秒的背后是几十个小时的反复斟酌细节,这些过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视频制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我们深感自己在脚本创作和视频剪辑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此也特别鸣谢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为我们对接资源与素材,感谢创意导师薛振添与指导老师谭宇菲、刘峻晟、王水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感想部分

当得知自己成为组长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于能够有机会领导一个团队,共同为一个有意义的项目努力;而忐忑于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一角色,带领我的团队。

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渐感受到了作为组长的压力。各种对接工作与伴随着项目的推进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入了焦虑与自我怀疑;但我也很幸运我的老师们和组员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的组员们总是能够积极应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深感团队的凝聚力;老师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谭宇菲老师不仅在专业上给予我们指导,每当我感到压力大时,老师更能总是能够给予我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让我重新找回信心和动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收获,和我的组员们并肩作战,为公益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葛嘉淼

我一直以来都有了解过韩红基金会,知道韩红基金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公益组织,但是对于这个基金会具体在做什么却不太了解。这次机会,我深入地了解到韩红基金会·急救在乡间的项目,让我一下子认识到了我们每天生活在市中心,有着完善的医疗体系,但是在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的医疗条件却与我们相差甚远,可能连“急救”这个生命的最后防线都不能够保障。所以我觉得十分的幸运能够加入这个项目,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应用协助韩红基金会,让更多的人重视起乡村急救,呼吁更多人帮助乡村医疗的建设。

——王思昊

我经常刷到过一些公益广告,也经常关注韩红基金会的相关新闻,这次第一次亲身参与到韩红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中,为“急救在乡间”进行广告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乡村急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看到了许多人因为突发疾病或事件失去生命,许多家庭也因此痛苦不堪。所以我很希望我们所做的努力能为乡村急救落后的现状带来一些好的改变,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乡村急救的普遍关注,真正让“急救在乡间”的公益得到广泛传播,为乡村百姓的生命安全带去更多保障。

——张蓝心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和试错,我们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始运转了,我们的努力也换来了很好的回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大家聚在一起日日夜夜共同努力的感觉特别温暖!以后也一起加油!

——杨欣怡

后记

乡镇地区的急救站点稀缺,医疗设备的落后,医护人员数量以及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民众需求……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让我们第一次迈出日常生活的舒适圈,亲身感知到到乡村急救事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创作,让大众真切地了解到乡村急救事业的艰辛,为乡村急救事业筹集善款,为那些坚守在乡村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亟需救治的村民带去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