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学制三年 代码:050300
一、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本专业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产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能从事传播理论与应用、广告学与媒介经济、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与法律规制、跨文化传播等理论、实践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专业特色
以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为基础,融扎实学科理论功底与行业实践能力于一炉,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和科研讲堂,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与经济日报社等机构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开拓研究视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行业实践竞争力。培育厚基础、宽口径,能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学术研究、专业实践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专业课程
传播学研究导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智能传播、国际传播理论与前沿、网络传播法、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实务、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新闻传播学术与实务前沿、新闻实务专题研究、广告学研究导论、互联网广告传播研究、计算广告专题 、广告产业发展研究专题、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专题、跨文化传播专题研究、文化学研究导论、文化产业规划专题研究、文化资源学专题研究。
四、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
初试 |
传播学专业综合 |
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重点书目),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2.《新媒体用户研究》,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中宣部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中外新闻传播史 |
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四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三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3.《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允若、程曼丽主编,2017年 (第二章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第二章关于美国廉价报纸部分;第九章;第十章)。 |
|
复试 |
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
|
1.《网络传播概论》(第五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2.《广告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广告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
新闻与传播
学制两年,代码:055200
一、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文化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循新闻传播职业伦理和道德规范,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专业方法。全面掌握新闻与传播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职业要求的知识、思维、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媒体经营管理、广告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特色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其中校内导师负有对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引导、学业辅导、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指导等责任;校外导师负有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指导、行业(企业)实践引导等责任。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教学。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遴选所在行业的领导型企业或行业协会进行结构性合作,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培养方式,强化复合型、创新型特色人才培育。
三、专业课程
广告产业与经营管理专题、媒介经营与管理专题、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前沿讲座、新闻实务专题研究、广告理论前沿、网络传播法律与实务、视频创意实务、计算广告专题、广告策划与品牌策略、新媒体技术与传播实务、影视传播与产业管理实务、智能广告传播前沿与实务、文化产业理论前沿、文化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品牌专题、跨文化传播专题。
四、入学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初试 |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1.《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重点书目),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新媒体用户研究》(辅助书目),彭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3.《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版),高钢 潘曙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2.《广告策划》(第三版),黄升民、段晶晶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 |
|
复试 |
新闻与传播学综合笔试 |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五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