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经贸与中国经济网开展暑期实训 创新“全景+新闻”数智化教学实践

我没想到还能用全景看新闻。实习生任焦子琦说。78日至719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文传学院)与中国经济网实习实训项目开始为期两周的全景制作学习与实践。实训内容包括:全景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全景标准化数据采集、全景云台原理及使用、全景在多人环境中拍摄、全景影像拼合和调色、全景在线漫游导览制作等。

全景的实习实训以集中授课、现场拍摄、实操实训等方式构成,由中国经济网创新实验室成员席田亮、李卓指导。据介绍,自2016年起,中国经济网持续探索全景技术在新闻可视化中的应用,2019年和2022年使用全景技术参与北京世园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题材报道。目前,中国经济网是唯一一家支持全景新闻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戴上VR头盔,你就能身临新闻现场,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让新闻在眼前。初识全景第一课,实习生在演播室佩戴VR设备,体验中国经济网“‘飞临探秘冬奥场馆”“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等全景漫游导览系统,感受全景技术赋予新闻的沉浸与交互。



前期拍摄是制成全景的决定性因素。课上,席田亮详细介绍相机的功能操作以及全景云台的组装。目前中国经济网的全景数据主要采用全景一体式相机和全景自动采集设备。席田亮说。全景一体式相机携带便捷、采集迅速,但缺点是成片质量较低。中国经济网自主研发的全景自动采集设备避免了这一缺陷,它是将高清单反相机和全景自动云台组装起来的采集设备,5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场景的拍摄,成片质量达亿级像素。



独立踏勘、遴选点位、组装设备......79日至16日,在席田亮的指导下, 实习生先后在经济日报社、万寿公园、国家话剧院和首经贸进行全景拍摄。其中,国家话剧院采集全景点位19个、素材2294张,首经贸采集全景点位34个、素材5043张。





一张全景图片由34张不同角度的平面图片拼接而成。全景图片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现场空间,拍摄过程中光影条件、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受众体验。在后期环节,席田亮讲解使用全景拼合软件,将数百张全景数据拼接导出为完整全景影像,向实习生展现了后期调色等方面的操作技巧。

作为制作流程的最后一环,漫游导览的重点是实现受众与系统产生互动,通过漫游点连接全景图片,在线上也能游览现场。中国经济网为实习生提供了中经云端全景新闻创作平台和中经云端智能语音创作平台,实现全景项目的最终制作。





作为全向度、全方位展现新闻现场的可视化技术,全景新闻正在让读者从阅读新闻走进新闻全景制作让我仿佛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给人以视觉震撼的同时更全面地了解新闻现场的环境以及细节。实习生姜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