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文化与传播学院《创意传播管理课程》积极顺应数智化转型浪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广告产业既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产业“底座”,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智化转型对广告学专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文化与传播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与课程体系的创新优化,旨在培养出一批批顺应时代潮流、具备行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目前,学院正积极参与《创意传播管理课程》项目,旨在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战平台。

传统广告之殇:

产学断裂痛点凸显

新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既有的产业运作逻辑并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组织模式和产业实践,产学断裂的风险逐渐显现,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回应“产学断裂之问”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传统广告教学存在时空限制,学生只能在固定时间和固定教室进行学习,难以走出象牙塔,缺少对数智时代、广告产业的宏观认知和在真实的广告环境中投放的机会和经验,难以通过锻炼提升实践工作能力,切实对接广告行业人才需求。

数智化浪潮来袭:

广告行业的新机遇

数智化技术使得广告效果可量化、可预测。与传统的广告效果评估往往依赖于模糊的指标和主观的判断、难以精确衡量广告的实际效果相比,数智化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广告效果进行精确量化和预测,为广告主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数智化技术还可以通过用户画像、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提高广告的转化率和投资回报率。此外,数智化技术还为广告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例如,AIGC、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因此,如何在数智化转型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实现广告学教学转型,成为广告学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创意传播管理:

广告产学融合新路径

为应对数智化转型浪潮下的挑战,牢牢把握转型机遇,文化与传播学院积极探索数智时代广告人才培养新路径。开设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研修班、全面规划数智创新教育体系、注重数智创新思维的引导式教学、将数智创新工具引入课堂......都体现了文化与传播学院为顺应数智化转型所作出的积极尝试。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学生从“实践”到“实战”的转变,文化与传播学院积极参与了由北京大学发起的创意传播管理课程,这是广告系产学融合、微专业建设的新尝试。

相较于传统策划课程,该课程在实践方式、培养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广告行业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引入课堂,从学生升学、就业等发展需求出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

二是实现从“实践”到“实战”的进阶,与校外公益组织合作,将项目引入课堂,整合平台、资金、技术等多方资源,填补传统课堂的确实,打破广告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投放和效果评估,让学生浸入真实的广告环境;

线下探访—“韩红爱心·急救在乡间”

三是实现跨课程、跨院校突破,通过项目实现课程群建设,通过线上沟通、线下宣讲等多种形式加深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和交流。打通广告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创意思维训练、广告摄影等课程在项目中得到应用。

前往北大线下研讨

四是加强学生对合法、合规的切身体验,通过投放及反馈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前广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获得更加深刻的思考;

五是站在最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使用最前沿,项目依托于国内最大的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平台抖音,汇聚广告行业知名创意导师,鼓励学生探索AIGC等多种广告生成模式,在实战中体会技术发展对行业的影响。

六是用专业能力和实际行动为社会赋能,切实落实“三全育人”,不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在公益项目实战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上好民生冷暖、时代发展这堂大思政课,是课程思政从课程走向社会价值的生动体现。

项目介绍

“2024创意传播管理教育创新项目”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起,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实现五校共建。项目得到了字节跳动公益、巨量认证、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另外,香港城市大学也作为观摩院校参与其中。

公益命题介绍

1. 银杏家园

银杏家园是由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发起的,以老年人帮扶为主题的公益项目,包括为老人提供助餐、反诈骗、消除数字化鸿沟等系列陪护服务,定期开展暖心专题活动,让老人享有美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2. 韩红爱心·急救在乡间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由韩红女士发起,基金会以“专注乡村医疗援助,守护生命健康”为使命,持续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支持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响应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助力受灾地区卫生防疫、特殊群体关怀和医疗秩序的恢复。

3. 爱佑童心

爱佑慈善基金会聚焦儿童公益领域,围绕儿童医疗和儿童保护两大议题积极探索专业化、系统化的救助和服务模式,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和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创意导师团队

该项目汇聚广告行业知名创意导师,与同学们共同激发无限灵感。

唐圣瀚

台湾设计师入口网站 heyshow.com创办人、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

现为台湾北士设计 Pace Design负责人、中华设计创 作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 研究中心研究员;

东东枪

《文案的基本修养》作者

《读库生鲜》主编

前曾任奥美广告创意总监

前巨量引擎营销创意负责人

莫康孙

MATCH马马也 创始人/CEO

前麦肯光明广告集团 董事长

薛振添

锝铯科技首席创意官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龙杰琦

TOPic & Loong

创始人&CCO


项目进展情况

1.第一阶段——主视频创作(3.27-4.29)

首经贸各小组通过前往北大线下研讨、实地探访公益组织、小组日常讨论、与创意导师一起头脑风暴等方式,顺利完成了主视频的创作并初步构想了广告投放计划。

小组日常讨论

和主视频出场的奶奶合影

实地探访公益组织

前往北大线下研讨

【创作感悟】

银杏家园5组-宋佳芯:参与银杏家园公益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含义。在探访调研中,我遇到了不同背景的老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坚韧。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的拍摄,都是对记忆的尊重。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激励我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尽一份力。

爱佑童心7组-林雨晨:这次的项目对我们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是非常有用的学习机会,这次的公益投放计划让我们有机会亲自参与了解行业投放流程。另外,经过对公益项目的切身了解,让我意识到善意的涓涓细流也能汇聚成汪洋大海,每一笔收到的捐款都让我更加认定了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意义,今后也会为需要帮助的人群尽力献出自己的力量。

急救在乡间2组-张蓝心:这次我第一次亲身参与到韩红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乡村急救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所以我很希望我们所做的努力能为乡村急救落后的现状带来一些好的改变,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乡村急救的普遍关注,真正让“急救在乡间”的公益得到广泛传播,为乡村百姓的生命安全带去更多保障。

2.第二阶段——信息流广告投放(5.9-6.5)

目前项目正处于信息流广告投放阶段,各小组在8万元投放经费的支持下,切实参与到广告投放进程中,感受真实的广告行业环境。

在这一阶段,各小组密切关注曝光量、完播率、点击率、转化率等传播效果和转化效果,据此及时调整广告计划,在不断优化中达到传播效益最大化。

…………………………

项目仍在进行中,更多内容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