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经贸文传学院与中国经济网共创数字人制作教学新路径

2024年7月23日至7月29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文传学院”)的同学们在中国经济网进行数字人内容制作和动捕的实训,深入了解数字人技术现阶段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数字人实训项目由中国经济网创新实验室进行全程指导,由杭州魔迅科技公司提供动捕设备的技术支持。课程内容涵盖动作捕捉驱动数字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数字人生成技术。动作捕捉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追踪物体运动,将数据应用于虚拟模型,以实现虚拟角色或物体的逼真动态表现。在AIGC的加持下,动作捕捉技术已运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医学研究、医疗应用、军事、体育、机器人研究等方面。目前,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已经将数字人应用于原创报道的视频转化中,目前已经制作上线《经世言》、《能源广角》、《CEStyle》等近百期视频节目。


7月23日下午,杭州魔迅科技公司进行动捕技术实操训练。同学们通过穿戴动捕设备,挑选各自喜爱的虚拟IP形象进行互动体验。实训强调了姿势校准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全身17个感应节点的穿戴位置及控制器的粘贴部位等。体验动捕设备的实习生杨璐表示:“动作捕捉的同步性极高,穿上设备后仿佛在与屏幕中的自己互动。”对于设备的轻便性,杨璐说:“竟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使用非常自如。”



在完成动作捕捉实操训练后,同学们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实践人工智能数字人生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一张真人照片生成虚拟数字人,广泛应用于教育、传媒和医疗等多个领域,推动各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席田亮在集中授课时介绍了自2022年起中国经济网如何采用人工智能生成数字人技术将原创内容转化为富媒体形式。

基于对数字人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深入理解,实习生们通过角色建模、动作拼接、场景搭建和视频渲染,逐步掌握并实践数字人视频制作技巧。实习生们根据证件照调整数字人脸部参数,精心挑选数字资产库中的服饰和发型,不断优化数字人形象。

同学们深入学习虚拟数字人技术的原理,掌握其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技巧。通过构建虚拟角色、调整表情和动作来适应不同的新闻场景,提升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观众的体验感。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在数字化新闻传播领域积累了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