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系成立的第三十个年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特邀请了部分广告系校友及教师代表,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了解广告系的发展历程,找寻属于首经贸广告人的青春记忆。
首经贸广告30年系列访谈
1998级校友闫玥崴:不羁促进创新,思维成就进阶
人物简介:闫玥崴,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系1998级校友,现任如果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创新中心总经理。

一、记忆中的广告系
Q:您在98年上大学时为什么选择了首经贸广告系?
A:首先,首经贸是北京市属的“四大名校”之一,而且我在学生时代对艺术有一定的追求。广告专业在当年有很强的活跃性和前瞻性。很多来自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的广告人或广告公司来到大陆合作,使得广告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所以我上大学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广告专业。
Q:当时的广告系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首先,广告系的老师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非常资深,教学时也很不拘一格,能让大家在不同学科的教育中不断加深对广告专业的认知。第二,老师们给我们的宽容度很高,可以说我们在一个很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同学们保持一种独立、自由的状态去学习。作为广告人,恰恰是需要有勇于跨越边界的想法和态度的。
Q:毕业多年,您觉得在广告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们。我认为对知识的学习是无穷无尽、无时无刻的,但是这些并肩前行的人会影响你的一生。在求学时老师给予的认可和肯定是特别鼓舞人心的。我记得当时参加金瞳奖时,得到了杨老师极大的肯定。他说:“玥崴,你未来一定能成功,一定不可小视。”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
Q:您有没有对广告系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
A:很多老师我都印象深刻。杨同庆老师教我们做策划,熟悉很多国际广告公司,带我们开阔视野。还有刘建一老师,他对文化和哲学非常有建树,上课给我们听古典音乐,带我们做美学欣赏。这对我们审美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也特别感谢母晓文老师,他是一位非常敦厚而睿智的老师,和我们交流美术相关内容,带着我们参加比赛,对我们有很多的启迪。
Q:您觉得广告专业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A:我至今都认为“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这句话是广告行业从业者的座右铭。广告不仅仅是用来广而告之,它有着改变社会、改变人的认知的使命。现在做的很多为了满足商业目的的广告作品,它不是最高境界,最终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当我们真正帮助企业成为伟大企业,帮助企业担当更多社会责任的时候,广告传播就会让我们承载和散播更多的力量。
二、广告人的职业发展
Q:您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A: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央视的广告公司做创意。第一天去就加班了一个通宵,很疯狂。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很杰出的广告人。大家为了改进创意去头脑风暴,不断打磨,去追寻好的东西;去看那些优秀的广告作品,从中去找灵感,分析广告切入点。只有看得多了才知道好的广告作品是什么样的,才会有创作的方向。
Q:您为什么选择了广告行业工作?
A:首先是受到了学长学姐的影响。不论是在学校期间参加比赛还是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实践,他们都非常优秀,做出了很多成绩,我觉得我也应该接过接力棒。另外,我在大三的时候看了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和乔治路易斯的《蔚蓝诡计》。这两本书让我觉得进入广告行业很伟大,真正去帮助企业去售卖优秀的东西,给予社会进步的力量。相对于国外的广告作品,中国的很多广告更侧重于快消品,缺乏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我们的社会形态、经济秩序、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审美认知,都需要更多的提升和改进。真正的广告是有人格、有品牌理想的,所以我们的广告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Q:刚刚走出校园投入工作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从校园投入工作最大的感受是落差感。在学校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但到社会里就是从零开始的小白。即使你有一腔热血,偶尔做出特别惊艳的作品,敲开了4A的大门,但实际上并没有那种洞察能力,这种落差就会让你很受打击。这也是广告人真正进入行业大门的时候第一课。
Q:您在广告行业工作多年,都做过哪些工作呢?
A:在我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广告行业的各个领域。一开始,我从事创意和copy的工作,随后加入新媒体公司,负责企划,然后转战活动策划和公关领域。三年后,我开始专注于策略规划。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有机会涉足业务领域,负责account和策略。后来,我加入了奥美,除了负责策略规划外,还负责拓展客户关系。总的来说,几乎涵盖了广告行业的所有方面。
在目前的职位上,我主要负责企业层面的工作,侧重于资源整合。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拥有自己的大型策划、营销方案以及对团队运作的协调能力。在我们的团队中,我引入广告公司内部的运作模式,将agency和甲方的人员整合在一起,使团队内部高效运转。
Q:您觉得从事广告相关工作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什么?
A:首先,策略洞察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创意图案,而是需要与他们的商业需求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具备策略洞察力的基础上,你还需要具备出色的创意表达能力。它决定了你的作品是否能够引人注目,也直接影响了你的收费水平。
另外,你需要具备资源整合能力。拥有好的想法和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传播出去,要以最少的成本,最精准地让受众了解你的意图。在过去,我们关注的是触达率,而现在更关注互动率。触达率仅仅意味着被看到,而互动率要求受众与你进行互动,例如点赞和评论。只有真正了解受众,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使广告传播更具效果。
Q:您认为广告/品牌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首先,我认为中国的广告行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品牌发展方面,在1.0阶段,广告更侧重于符号化。2.0阶段,通过建立体系打造品牌价值。3.0时代,更加人格化,将品牌比作一个个体,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创造品牌溢价。而在4.0时代,数据化成为关键。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使数据更具效果,同时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中国的广告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对广告的认知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广告领域的空间依然很大,掌握了技能或手法并不意味着就能胜任这项工作。
其次,广告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创意,而现在更加注重内容。广告不再是单一广告片,而更关注内容的创新。在企业整体品牌传播中,首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其次是内容的质量,是否能够持续引领消费者的兴趣。
最后,我们必须扩大对创意的认知。广告应该跨界融合各种资源,不应该只出现在地铁、电视或官方网站上,而应该更加多样化。如果广告不能引发人的情感,就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广告中注入更多的创新力,以更人性化、有趣味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而不是站在上帝视角教育他们。
Q:作为未来的广告人,您觉得同学们能够做些什么来应对这样的变化和趋势?
A:首先,在广告行业,建立传播信仰至关重要。若没有坚定的信仰,很难在这个领域持久发展。传播信仰意味着要相信自己能为世界、社会、企业和产品做出贡献。
其次,拥有要一个不羁的灵魂。内心必须敢于突破边界,而不是沉溺于规则之中。这并不是鼓励过于激进,而是要拥有突破传统思维的勇气。适合在广告领域发展的人,通常是那些敢于挑战常规、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人。
最后,要具备学习和分析能力,尤其是策略能力。它能让你看透事物的本质、了解行业趋势,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三、寄语
Q:请留下您对广告系未来的寄语吧。
A:希望首经贸广告系有一天可以执华人广告之首,促中国经济之发达,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