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详细介绍来啦!我们将从师资力量、学科优势、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对外交流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对即将报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文化与传播学院设有广告学系、传播学系、汉语言文学系、艺术教研部等4个教学单位和人文与传媒教学实验中心,学校国学与艺术中心设在学院。建有广告研究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京文化研究所、文化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广告学专业成立于1993年,艺术教研部成立于2003年,传播学专业成立于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2011年。2015年,传媒实验中心正式更名为“人文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目前已累计投资4000万元,拥有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下设7个人文类实验室和10个传媒类专业实验室。学院教师成为首经贸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多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广赛、北京市人文知识大赛、书法大赛、影视节等活动,屡获佳绩。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办学理念,长期与经济日报社、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国内权威媒体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毕业生受到人民日报社、央视、北京卫视等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在各自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中青年学人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71%,硕士以上学位比例97.8%。其中入选“北京市哲学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师2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师德榜样1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首经贸优秀主讲教师5名,首经贸师德标兵2名,获评首经贸教学新秀奖一等奖1名。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校外导师。
2011年以来,先后评获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3 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14 项。
✦学科优势
学院新闻传播学,有传播学理论与应用、广告学与媒介经济、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传播与法律规制、跨文化传播五个学科方向。
2015年获批媒介经营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同年与经济日报社“部校共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基地。2018 年获批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2021年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资格。2019 年、2020 年传播学、广告学专业分别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科优势特色:(1)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办学宗旨,体现“厚基础、重学术、强实践”人才培养特色;(2)依托学校经济管理优势学科资源,形成跨学科建设特色;(3)立足学院多学科融合优势,体现服务社会的人文智库特色。
✦科研成果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围绕“媒体经营与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文化品牌创意与管理”等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以来,先后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18项,专著8部,译著4,教材4部;近五年发表CSSCI以上论文55篇;出版专著译16本。
✦教学成果
(1)教学成果获奖:学院教师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学院教师在首届首经贸“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哲学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人才培养
学院在校本科生623人,硕士研究生34人。学院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的办学宗旨,依托学校丰厚的经济学、管理学资源和学院的自身优势,培养了近 2000 名通晓外语和国际惯例,具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传播、广告和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2017年开始,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按照“3+1”模式联合招生培养“双培生”。
学院承办的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已经连续举办八届,首经贸代表队在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中经常获奖。近三年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学院学生在历年大广赛、学院奖的竞赛成绩卓然,在中央电视台首届“金盏杯”公益广告大赛获得铜奖。学生李阳的团队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张龙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近三年学生平均综合就业率保持在94%左右,平均深造率保持在32%左右。
✦实践教学与对外交流
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体验+拟真+实战”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传媒第一课”、“金驼杯”、“金驼微影视节”等实践教学品牌。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经济日报社正式签署协议,共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第一家部校共建单位,共建七年来,双方在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学院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院校进行合作交流,与美国天普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学术交流和学生培养合作。学院教师先后赴美国南加州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等进行访学、交流。